回不去的鄉村-《花甲男孩》讀後心得


小說裡,花甲男孩們永遠都長不大……

  前陣子看完了花甲男孩轉大人的電視劇,覺得非常好看,於是就把原著的小說也買來看看,想說可以來好好回味一下。對於平常很少在讀文學作品的我來說,看這樣的短篇小說集真的是一大嘗試。
  本書作者為楊富閔,1987年生,臺南大內人,作者也才不過大我三歲,年紀輕輕就能寫出這樣的作品,真的非常令人敬佩。在花甲男孩轉大人第一集的植日生週記,作者就有分享他寫作的心得,和電視劇是如何改編他的小說。本書和劇不同,他是由九篇短篇小說構成的,而且彼此都不相關,共同點是這些故事都是在講述鄉村面對現代化的衝擊,農村的老生代如何凋零、中生代的悲慘命運,和新生代到都市生活後的失根感。
  由於本書是因電視劇而走紅的,下面的心得分享,會偏向以電視劇和小說原著的比較來呈現。

單一故事VS多個故事

  我想這個大家都知道了,原著由九篇故事構成,讀完小說後,我真的覺得編劇非常厲害,可以用一個大家庭的方式把多個故事串起來,而且接的天衣無縫,好像小說本來就是這樣寫似的,電視劇真的是很好的改編,讓整體的故事性變得更有看頭。

小說有自己獨特的語言

  如果有人和我一樣,是看完電視劇才來讀原著,而且平常又沒在讀小說的人,應該都會有點不適應,怎麼讀起來和電視劇差那麼多?
  電視劇的笑點呈現,可以用簡單的對話,簡單的幾個演員動作就能讓你發笑,可是小說的笑點是運用文字,像是第二篇小說「逼逼」中的水涼阿嬤,騎腳踏車不小心摔車摔入路邊的泰勞人群之中,作者就用有趣的文字來寫:「水涼阿嬤連人帶車摔路邊,被扶起身時,人已經到了東南亞」,當阿嬤離開人群時,小說就寫到:「水涼阿嬤載浮載沉,從曼谷飛越南太平洋駛向佳里」,有些笑點是文字特有的,只有透過閱讀才能感受到作者的巧思。

更強烈的時代衝擊感

  電視劇因為改編,時間是設定在現代,劇中可以看到大家廣泛的使用FB、智慧型手機等等,像花甲在找花慧時,請花亮稍微研究FB打卡地點就大概知道花慧住在哪,感覺其實蠻簡單的。
  但是小說中的時間是設定十年前,那是個FB還沒什麼人用,大家還在用無名小站寫網誌,沒有智慧型手機,還在電腦前用MSN聊天的年代。小說裡的弟弟只能靠網誌的留言區和他姐姐溝通,姐姐每發一篇文章,弟弟就會在下面留言,希望她姐可以回家,那個時代的網路就像是異空間、另一個次元,並不像現代網路無所不在,而且像陽光空氣水一般的熟悉,用網路找回姐姐,根本天方夜譚,也因此最後姐姐回家的那一刻,小說反而比劇來得感動。

喪禮

  大家一定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花甲整齣劇裡面那麼多喪禮的元素,而且一姐雖然中途醒過來,但最後還是走了。但這其實是小說裡的基調,現代鄉村的人口外流,導致大家很少團聚,就算是過年過節,還是有人會不回家,反而是辦喪事的時候,一家才會真正的團圓,對作者來說,這真的是非常矛盾又複雜的情感,來看看小說中是怎麼寫的:
  「我也懷念大姑婆出殯那天大內一姊又哭又唱的訴說大姑婆的運命與人生,在場的男男女女也像跟著活了一遍。我們都忽然有事可以做,而非茫茫渺渺於人世間。我們有家可歸,有棺可扶……多麼懷念的送葬時光,次次我都不甘心的走在出殯回程的路,很怕這張已死亡之名牽起的大網就這樣散了,斷了。」
  透過死亡,家族才得以團聚,但隨著死亡,家族成員也慢慢減少,家族也跟著凋零,這就是作者筆下現代鄉村的狀況。

小說的悲傷遠大於電視劇

  看劇的時候我想大家大概都是哭笑參半,笑的時間可能更多,大概笑60%哭40%,而且結局是好的,花甲男孩們都轉大人了。可是原著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大部分的故事都是悲劇,只是作者很有巧思的加上一些笑點,大概是笑20%哭80%,文字下的很沉,從第一段就開始感受到那份哀戚,中間邊哭邊笑的讀,到結尾發現,這真的是個感傷的故事,然後又那麼的真實,讓人久久不能自己。像是昇爸和花甲的故事,真的是淒慘到不行。

愛聽電臺的其實是阿公

  不知道大家看劇的時候有沒有同樣的疑惑,為什麼阿嬤那麼愛聽電臺,還有為什麼電臺call in,一定要和一大長串的人問好,其實在原著中愛聽廣播電台的是一位阿公,閱讀原著後可以發現,其時這個電臺節目對阿公來說是一個社群的連結,因為阿公的子女都不在家鄉了,身旁沒有人可以陪他聊天訴苦,反而是這些電臺好友,讓了阿公有了人際關係的連結,讓阿公可以在找到歸屬感,小說裡的阿公即使重病住院了,還是抱著收音機,要他的孫子推著輪椅帶他去尋找電台訊號,電台是阿公的Facebook、阿公的Dcard

花甲在原作可能是同性戀,而且最後可能是死於….

  相信大家對盧廣仲演的花甲,印象都非常深刻,有點魯卻又很好笑,然後有些多愁善感,但原作中的花甲,卻顯得抑鬱許多。「花甲實在太想在這座城市找到一點點臺南了」書中的花甲,對於臺北的生活可說是非常不適應,一心只想回到台南。
  另我很意外的是,小說中的花甲有可能是同性戀:「花甲憶起也是小學年代……花甲上車坐在混混大腿上……花甲記得那混混說下床時大腿側都抽筋了,爽麻,然後他感覺到混混褲檔鼓起,混混表情好像很舒服。當天晚上,花甲第一次夢遺。」,看到這段,讓我不禁覺得劇中花甲一開始讓人誤會是同性戀,或許是故意安排的。
  最後花甲的死也非常令人感到懷疑,他是不是得了什麼病?「退伍,花甲進家門,還不及天亮去廢田工地,說了聲:『冷』。忽然就這樣空了下去。……驚蟄,花甲在2011年的春雷響後,多重器官衰竭,在睡夢中走人……」,那麼快就要了花甲的命,又會一直感覺到冷,很像是某種感染症造成的發燒畏寒,但小說中也沒有寫的很明白,這些都只是揣測。

總結:回不去的鄉村

  全書的每篇小說,都可以感受到鄉村正遭受無數的衝擊,老一輩的凋零,中生代面臨的考驗,和新生代們被迫到都市生活後的種種不適應。小說中,花甲男孩永遠沒有長大,更難過的是,祖厝可能沒有像劇中那樣完好的保存下來,而是像現實一樣,慢慢的崩壞、頹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