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第二部分主要講述科學與宗教之間相互交織出人類的歷史進程
科學與宗教
對於大部分的現代人來說,宗教是迷信的、不科學的,只會拜神祇、相信超自然力量,如果你問現代人信仰什麼,他可能會跟你說他信仰科學。
但是哈拉瑞提到,宗教的定義並不是那麼狹隘的:「宗教的定義應該是在於社會功能,而非是否有神。只要是任何無所不包的故事,能夠為人類的法律、規範和價值觀,賦予高於一般人的合法性,就應該算是宗教。」也就是說宗教其實是用來解決價值觀和倫理方面的問題。像是人類有做代理孕母的技術,但是要不要做卻不是純粹的科學問題,而是牽扯到倫理判斷,當遇到這種問題時就會需要尋求宗教來得到解答。
哈拉瑞也點出了宗教與科技相互推演的過程。在最早的狩獵時代,人類信仰的是泛靈信仰,相信萬物皆有靈,有些更相信人是動物的後代。書中提到《聖經》裡的夏娃(Eve)在閃族語裡其實是「蛇」甚至是「母蛇」的意思,隱含的意思就是認為蛇是我們的祖先。這也讓我想到臺灣的排灣族也是有這樣的信仰,認為百步蛇是他們的祖先。
進入農業社會,人類依賴農作物的收成,並且開始飼養家畜,剝削其他生物,於是有神論的宗教便蓬勃興起,諸神則扮演兩個重要的角色。首先是要由祂們來解釋智人到底有什麼特別,憑什麼讓人類佔領主導地位、剝削其他生物。第二個是諸神負責在人類和生態系之間進行調解。諸神負責保護農業、讓農業豐收,然後人類將部分農產品和家畜獻予諸神。交易對人和神都好,卻犧牲了整個生態系。相較於狩獵時代泛靈信仰時,人類仍認為自己和萬物是平等的,但到了有神信仰時,人類非但把大神給神格化,也將自己給神格化了,硬是高於萬物一等。
等到現代科學和工業的崛起,有神論也慢慢站不住腳,主要是因為,雖然科學對宗教的「倫理判斷」沒有影響,但卻對宗教的「事實聲明」造成嚴重打擊。宗教與科學爭辯最凶的就是「事實」,從古早的太陽繞地球轉、演化論、到有沒有靈魂、人命從哪一刻開始等。科學革命催生了人文主義宗教,不再崇拜神而是崇拜人。
人文主義崛起
關於人文主義,哈拉瑞給了蠻明確的解釋,算是學生時代歷史課時沒學好的部分,另我驚訝的是,人文主義的價值觀確實是現在最主流,也是自己最常接觸到的價值觀。
「人文主義(humanism)宗教崇拜人性,期望由「人文」來扮演神在基督教或伊斯蘭教裡的角色。
人文主義認為,人類必須從自己的內在經驗找出意義,而且不只是自己的意義、更是整個宇宙的意義。這是人文主義的主要誡命:為無意義的世界創造意義。」
關於人文主義的各方面觀點,書中提到了很多(讀到真的是點頭如搗蒜啊!),像是謀殺之所以是錯的,不會是因為神說不可殺人,而是因為會讓被害人及家屬造成極大痛苦。一位現代女性如果外遇,不會去找神父告解,反而會去找閨蜜喝喝咖啡、吐露心聲,由人而不是神去,去給予自己的行為意義。而1917年杜象(Marcel Duchamp)的小便斗「噴泉」(Fountain),更是現代人文主義的里程碑,這項藝術品表達了:「只要有人認為是藝術,就是藝術!有人認為美,就是美!」
人文主義主宰了近代,尼采所謂的「上帝已死」,指的就是這個意思。至少在西方,上帝已經成了一個抽象概念,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但幾乎不會造成任何差別。但在中世紀,如果沒有上帝,就沒有了政治、道德和美學的權威來源。現在如過相信上帝,是因為個人「選擇」相信,權威的本源都在於自己的感覺。
未來何去何從
隨著電腦科技以及未來人工智慧的崛起,人類會如何因應?哈拉瑞認為出現新宗教的可能性,遠大於中世紀的教條捲土重來。因為新的宗教可以給人類在面臨到的新問題時,一個好的價值判斷,但是中世紀的宗教沒有辦法,我們不可能從《聖經》、《可蘭經》裡找到我們在基因工程、奈米科技和人工智慧上遇到的倫理問題,因為寫下這些經典的時代根本沒有這些科技。傳統的宗教在現代多半扮演守舊的力量,而不是創新的力量,沒有辦法對現今的經濟科技等提出突破性的社會思想。
在最後一章哈拉瑞則是大膽指出,隨著科技繼續演進,宰制當代的人文主義宗教也將走到盡頭,且會有新興的宗教取而代之。
——————————————
本書的內容真的是非常多而且很有啟發性,心得打了六篇
心得1~4主要是順著本書的脈絡來寫的
心得5、6則是特別挑出非常有感觸的段落來討論
MD/Guitarist/Youtuber
在YouTube 經營10萬訂閱的吉他頻道「Wen吉他誌」,擅長木吉他彈奏及學習經驗分享
合作請洽:wen@wenguitar01.co